人文经济学是对反映和表达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诉求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理性人假设”造成的“人文悖论”弊端的超越。西方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规定经济领域中的“理性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即“资本人格化”。而与此相对的是他在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中着力阐明的:人的社会本性为富有道德情怀、伦理规范和人文诉求的文化主体。然而,亚当·斯密将“理性人”与“道德人”一分为二,人文要素被排斥在经济学领域之外,这就是西方经济学始终无法摆脱的“人文缺失”“人文悖论”弊端的根由所在。这一弊端被苏联经济学家卢森贝在《政治经济学史》一书中称为“斯密之困”或“斯密问题”,本质上就是两者断裂的“人文缺失”“人文悖论”。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弊端源于资本与劳动的对立,造成“漠视人”、人的“自我分裂”与“资本人格化”等“全面异化”。人文经济学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根基出发,以“社会人”“文化人”作为出发点,超越了西方经济学的孤立个人“私有本位”与“资本拜物教”的藩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成为人文经济学建立的理论前提。对此,习近平同志曾在《之江新语》中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文化人”本身的全面需要,弥合了“人文悖论”鸿沟,不断推动着全面生产和全面供给,通过人的全面价值创造的经济活动扩展为“全面社会价值交换理性的人择原理”,取代了西方经济学抽象的“理性人假设”和“物用价值论”,这就是坚守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性立场,创造“人文回归”逻辑的人文经济学。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文经济学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经济学表达,更是唯物史观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表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思想主张也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共同富裕”道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人文经济学“人文回归”的根本宗旨。
首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机制优势。小微企业融资之所以难,成因复杂,靠单一力量难以有效解决。工作机制推进过程中,国家层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及银行机构共同参与;地方层面,省、市、区县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各方责任到位、目标明确,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众志成城解难题的能力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过去,在漠河的北极村,人们几乎见不到空调。据漠河市人民政府官网介绍,在以北极村为核心的区域,得益于高纬度地理位置,夏季气候清新凉爽,平均气温只有19℃,民宿数量已达上百家。
去年以来,中国对多个国家单方面免签。截至目前,中方已经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国施行单方面免签;还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格鲁吉亚等国互免了签证。此前的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惠灵顿总督府同新西兰总理拉克森举行会谈。李强表示,将把新西兰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希望新方为中国公民赴新提供更多便利。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白宫与美联储的斗法跌宕起伏,最近又揭开了新的篇章。2025年7月24日,特朗普突然造访美联储总部,这是近20年来美国总统首次以官方身份到访美联储。他现场质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关于总部大楼翻修成本超支的问题,称总费用已超过31亿美元,并展示相关文件。鲍威尔当场反驳,指出特朗普的计算包含了一栋五年前已完工的附属建筑,实际预算为25亿美元。翻修涉及两栋历史建筑,美联储强调改造是为满足安全性和现代化需求,但共和党人批评其“奢华装修”。特朗普借此指责鲍威尔管理失职,甚至暗示可能构成“解雇理由”。
多位业内专家也呼吁,政府应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构建起“社保+商保”的双支柱体系,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护理需求,政府兜底、商业补充,加快形成“普惠+定制”的立体化保障格局。
8月1日,2025京港澳青年科学家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大会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专题活动之一,以“同心携手 向新而行”为主题,汇聚京港澳三地青年科学家、企业家、投资机构,搭建多元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