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2003年是一个转折点,当时中国政府意识到不能过于依赖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此后,中国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返乡时,曾见染坊消失、传承断层的景象,颇为感慨。”莆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书峰青黛印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碧红于2015年回到家乡,重新拾起书峰青黛印染技艺。
其中,今年4月入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的途龄科技向香港学生们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电动轮椅及自主导航设备,只见该设备在人工智能化技术加持下,实现自主规划路线,自动避障等,引起学生们的阵阵惊叹。
对于健康人群,清晨或傍晚的平地快走、游泳(尤其是自由泳和仰泳)、骑自行车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运动对膝盖的压力小,还能锻炼腿部肌肉。以游泳为例,水的浮力能减轻膝盖负重,同时水流的阻力又能增强肌肉力量,堪称“护膝运动之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核能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令人惊叹,电动汽车和高铁技术也在高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有望在2026年左右实现碳达峰,比预期目标提前4年。
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在于破除要素流动壁垒,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紧密联动。营商环境优化,恰恰需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市场体系。破除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壁垒,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国内大循环。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压减行政审批事项,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已实现“一网通办”,制度性成本显著降低。多地也积极回应与探索,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比如,浙江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机制,通过强化合规建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清理整改政策文件近10万件。清理歧视性补贴、地方保护等政策,让跨区域经营的企业不再遭遇“玻璃门”,市场才能真正实现“优者胜、劣者汰”的良性循环。同时,政府职能转变也是关键突破口。成都将“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打造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线上随时见的即时响应,线下定期见的主动叩门,共同织就一张立体服务网,以“政府跑腿”替代“企业跑路”。去年以来,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3.29万家,线上线下收集企业问题诉求建议3.8万条,企业诉求办理满意率达90%以上。
与澳大利亚男篮的这场亚洲杯决赛就像一面镜子,让中国男篮再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自身与世界主流篮球的差距。这其中,本届赛事表现极其亮眼的小将王俊杰便极具代表性。
清晨,齐齐哈尔供电段工长申宇航登上综合检测车“试跑”全线。“车上搭载的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每秒能拍下17张高清照片。”申宇航调出一组标记着“极寒天气”的组图介绍,“接触网上微小的冰凌、螺丝的细微位移,都逃不过它的‘眼睛’。红外探伤像B超一样,精准发现因极寒产生的细微隐患。”这些冬季积累的“病例”,会被反复分析,用来优化维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