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古色古香的豫园,营员们移步到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营员们站在外滩向东望去,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等一幢幢摩天大楼直插云霄。一转身,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等众多历史建筑矗立江畔,诉说着上海的百年沧桑与辉煌。“从古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多元风格在此融合,一边是历史,一边是未来,太震撼了。”营员们纷纷感慨。
6月13日9时,国家防总针对广西、福建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广西、福建协助指导;新增针对河北、内蒙古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并继续维持针对河南、山东的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两个工作组正在两省协助指导。
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不甘屈服的东北各阶层民众,自发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用长矛大刀对战敌人的机枪大炮,用血肉之躯和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誓死相拼,拉开了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从最初的6个创始成员国扩大为涵盖26个国家的“上合大家庭”,上合组织影响力与日俱增,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民意基础愈加坚实。不久前,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和环球时报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共同的家园——上合组织成员国发展愿景民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认可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发展合作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9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本国借鉴。
他介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拓宽农产品消费渠道、丰富消费场景。一是充分挖掘节庆市场。针对节假日和农事节庆,引导各地广泛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等主题活动,组织产地溯源直播、美食品鉴,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链条全过程,提升消费体验感和获得感。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节也将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出一批特色农事节庆品牌,打造沉浸式丰收主题消费场景。
一方面,挖掘重大节庆展会潜力。充分发挥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这些平台的引领作用,推动各地打造美食集市、民俗体验、农事研学、休闲观光等沉浸式消费场景,吸引城乡居民消费。2024年,各地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3000多场次,累计带动农产品消费300多亿元。另一方面,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土特产”走进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推介周系列活动,数万款产品集中亮相,呈现出购销两旺态势。同时,推出36个大中城市农产品促消费行动,指导大型电商平台设置“土特产”销售专区,开展直播助农活动。
新电商的崛起,绝非偶然。它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持续增长,产业电商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组数据背后,是传统产业借助电商平台实现的 “破圈” 发展,是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焕发的新活力,更是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新电商不再是简单的线上销售,而是涵盖了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生态系统,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