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国际交流网络。一是成为连接政府、企业与国际组织的关键枢纽。构建“需求对接-资源整合-成果转化”机制,在需求端,与地方商务部门、产业园区等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精准把握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国际产能合作等领域的现实需求;在资源端,整合校内多语种人才、区域国别研究团队与校外政府政策资源、企业实务经验,形成复合型研究团队,与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中外论坛,搭建政企学研对话平台;在转化端,通过共建产业研究院等方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合作项目,为服务企业、文化出海提供决策咨询,为地方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提供国际化培训。二是发挥多语独特优势,打造国内外师生共同组成的多语宣讲团,强化文化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故事,着力打造高水平对外文化展示窗口。三是推动建立多边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学术交流合作。比如,组建国际学术联盟、学术共同体、国际组织等,搭建民心相通的平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聚焦在浙外资企业对涉外营商环境满意度的评价以及对经营前景的预期展望,2024年,浙江省贸促会首次发布该系列报告。过去一年,浙江省贸促会实地调研在浙外资企业1599家次,召开158场座谈会,征集了378条具体意见,形成此报告。
“除了房地产和金融服务等传统行业,越来越多港资企业的在浙投资正向高新技术和绿色产业延伸。”浙江省香港商会副会长沈佳颖注意到,目前不少港资科创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绿色能源项目已在浙江落地,她认为,这不仅为港资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进一步促进了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如今,参加工作多年后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变化快,既没有时间看电影了,甚至也没有时间看电视了。更为重要的是,手机来了,永远在线的移动智能来了,电影、都市剧、短视频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手机上看了。二次元世界的虚拟与现实体验,剧本杀、密室逃脱的角色扮演,娱乐、餐饮、购物、知识等无所不包的直播,无处不在。电视、电影都式微了。大银幕好像逐渐招架不住小屏幕了,而这一次是更小的屏幕:手机。手机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情绪价值宣泄的关键载体。
成立于2024年7月的西乌珠穆沁旗牧星畜牧有限责任公司是草原现代牧业的典型代表。该公司由巴彦胡舒苏木14个嘎查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成立,为全旗牧民提供饲料生产、牲畜饲养、兽医诊所、民宿服务等优质畜牧业服务。
从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到先导科技的半导体布局,从金发科技的高端材料到广州产投的科创资本,广州的科技力量正崭露头角——这些企业不仅是榜单上的名次跃升者,更是广州向“科技创新强市”转型的重要引擎。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广州的科技新势力有望从“潜力股”成长为“领跑者”,进一步推动广州整体的产业升级。
在王进杰看来,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在非洲设立加工基地、采购中心,推进投资与贸易布局联动。同时,积极参与非洲国家建设出口型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强化港口、园区与数字贸易枢纽的建设。这既能增强中国资本的全球配置能力,也有助于非洲国家吸引更多附加值产业进入本地,形成稳定就业与税收来源,从商品出口升级为产业协作。面向非洲国家,中国企业还可通过技能培训合作、高校联合学位项目、研究人员交流机制等方式,培养一批“懂中非、懂技术、懂贸易”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在全球贸易升级新格局中实现南南人才合作的制度嵌入。
“10年前我曾来过内蒙古,很高兴这次来看到了变化和进步。”站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意大利新丝路促进会会长、意大利中国问题专家、注册记者弗朗切斯科·保罗·马林焦开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