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源自向新向上的不懈追求。我国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这一“关键变量”的作用日益凸显。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36.2%、35.6%。
“实际上就是‘打样’。”李瀚明认为,国泰开航证明了乌鲁木齐机场具备保障顶级航司的能力,会产生示范效应。国泰飞得好,其他国际顶级航司,以及东亚、东南亚的航司都会考虑跟进。除了证明机场的保障能力,也是新疆以此为契机,对外释放开放活力的强烈信号。
当然,这只是成果之一。今年上半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规模仍站稳20万亿元的台阶。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背后支撑中国外贸底气的,正是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从日常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到高科技含量的机电产品、高端装备,一应俱全。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
与传统快捷通道相比,“免出示证件”通道最大的特点是进入通道方式由“刷证”调整为“刷脸”,人均通关时间减少了25.9%。同时,为服务保障首次使用的旅客顺畅通关,深圳湾、拱北口岸边检机关进一步优化现场勤务组织和候检区域设置,安排前置警力提供政策解答、操作指导、通关咨询,及时释疑解惑。政策实施以来,深圳湾、拱北口岸共升级建成该类通道128条,截至今年6月30日,已有2128.4万人次享受免出示证件“刷脸”通关便利,取得了口岸通关秩序好、旅客通关体验好、社会舆论反映好的政策成效。
近期,世界银行、经合组织(OECD)分别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0.4个和0.2个百分点,而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测维持总体稳定,中国经济成为推进世界经济的“稳定源”、共享发展机遇的“引力场”。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持续落地见效,我国发展活力将不断释放,市场信心将稳步提升,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逆全球化抬头、隔阂误解滋生的十字路口,一场场跨文化展览恰如润物无声的“清泉”,以别样的亲和力浸润着五洲四海民众的心田。故宫博物院内,“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的珍宝交相辉映,从百合花与中国龙“相遇”的铜镀金壳怀表,到“巴黎制造”的画珐琅菊花纹壶,无不诉说着中法交往的佳话;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当地学生为华夏青铜时代的曾楚艺术所吸引,感慨展览“把我们‘带到了’古代中国”……这些曾引发广泛关注的展览,如同一座座文化的桥梁,将遥远的时空与心灵紧密相连。在这些“沟通的使者”面前,每一次驻足凝视,都在消弭认知的分歧;每一声真诚赞叹,都在拉近心灵的距离。这些具体而鲜活的文明触碰,正在为“同球共济”的世界方舟垒砌理解的基石。
其中,资金赋能行动明确:加快完善“拨转投+直投+基金”明月湖全生命周期科创投资体系,每年提供不低于5000万元“拨转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有广泛市场应用前景的原创性核心技术创新项目、可引领重庆产业升级的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项目;依托两江明月湖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加快组织实施市场化筛选、评审、投资,每年提供不低于1亿元项目直投专项资金,支持天使项目孵化成专精特新企业;依托明月湖畔创业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链接高瓴资本、复星资本、英诺资本等社会资本,构建总规模超1000亿元的明月湖科创基金丛林,支持初创企业加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