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家认为,“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一方面聚焦人民需求,创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机制;另一方面,为基层博物馆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样板,能够整合省内博物馆优质资源,密切馆际交流,加强区域合作。
适度超前也有面向未来的考量。李瀚明表示,最近几年,国内长途旅行取代了一部分出国游的需求。西北是国内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新疆、青甘大环线等热度居高不下。西北遥远,高铁也不发达,更依赖民航运输。此外,西安和乌鲁木齐还有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需要。
2023年,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相关部委制定实施的《关于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港口码头改扩建更快进行。截至2024年末,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比上年末增加93个,其中专业化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增加35个、通用散货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增加34个、通用件杂货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增加16个,煤炭、原油、集装箱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港口布局不断完善。
走进劳工纪念馆遗骨陈列厅,时间仿佛骤然停滞。劳工的遗骸以扭曲姿态陈列于黄土之上。蓝色标牌上的字句讲述着他们生前遭遇的非人折磨:头骨击碎、铁丝捆绑、后脑有钉子、下半身遗骨、童工……角落处散落的一堆白骨,已无法拼凑出完整的人形。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百闻不如一见,应在高校教学中增加与西部发展相关的实践环节,让大学生有更多机会走进西部,甚至参与一些重大项目,通过亲身感受,培养对西部的兴趣与感情。进而认识到,去西部不是退路,而是走上新赛道。”青海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李小安说。
“以前一谈起西部,脑子里要么是‘大漠孤烟直’,要么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总觉得跟自己学的渔业扯不上关系。直到去了一趟青海,才发现:这误解可大喽!”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硕士生李亦非是个人高马大的山东小伙儿,他绘声绘色地讲起了那次踏“青”之旅——
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一是建设高水平文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文化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同体,聚焦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研发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二是运用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鼓励文化企业探索“科技+IP”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文博、沉浸体验空间等新业态新场景,积极开发高品质数字文创产品。三是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的广泛应用,使之成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