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片土地已完成华丽转身:植被覆盖率从项目建设前的19%跃升至现在的60%以上,植物种类增至103种,昔日的“废地”变成了能固沙、能发电的“宝地”。“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内蒙古伊政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峰说,项目的核心,就是把“不适合居住”的劣势土地,转化为“生态与能源双赢”的优势资源。
会上,有记者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开展了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在即将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期间也会有一系列的双边和多边的外交活动。如何看待元首外交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指引作用?
王志高说,能源转型就是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变到以风、光、水、核、生物质等能源为主的能源供给和消费体系。产业转型就是把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转变到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的产业。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利己主义和保护主义,打破了个别国家唯我独尊的霸权思维,反映出中国对人类发展方向的独到见解,对于推动各国团结合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很多国际人士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了国际社会的心声”,“为世界带来和平、发展和希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连续8年写入联大决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宣言,8次写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宣言,其核心要义被纳入联合国《未来契约》,成为当今世界具有重大标识意义的国际公共产品。
反观乌鲁木齐,偏居西北一隅的位置,为向西开放提供了便利。李瀚明指出,与乌鲁木齐类似的其实是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两座城市都位于亚欧航路的中间点。利用空客A321XLR这样的远程窄体机,阿拉木图成功开航伦敦。在国内,乌鲁木齐是唯一一个用窄体机能直飞欧洲的航空枢纽。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此次峰会是中方今年最重要的元首外交和主场外交活动之一,也将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那么,即将举行的这次峰会有何看点?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台湾青年张玉明应景地吟出诗歌。她笑着说,牛郎织女一年一相会,两岸青年却不需要这么久才能见一次,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活动,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完)
近日,绿色中国2025淄川对话会在山东淄川举行。能源基金会城市与区域发展执行主任王志高作为参与大奎山项目的机构代表,作出如上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