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咏春》在圣彼得堡掌声未息,当文博会数字订单一键出海,当“一带一路”音乐季的丝路交响在市民家门口奏响,深圳用真实可见的高光场景向世界递出闪亮名片。市场化商演、全链条服务、“敢闯敢试”的城市基因,将继续驱动更多“深圳出品”驶向五洲四海,让中国故事在世界久久回荡。
在AI浪潮下,成都动漫人正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让传统IP焕发新生。例如,墨境天合成都成功申请25项软件著作权,并成立AI技术小组,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视觉特效领域,提升了制作效率与精度,最终耗时11个月完成了《哪吒2》多个高难度特效镜头制作。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出更加丰富的优质供给,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出游花费达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文旅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汇聚成我国文旅产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壮美图景。
“这个夏天很多马来西亚朋友选择跟着世运会来成都旅游,我想提醒大家,看完世运会比赛后,别轻易丢掉那张门票。”在成都世运会志愿者、成都大学马来西亚留学生王馨宁看来,在“票根经济”的推动下,成都世运会门票不仅可以让游客在多家餐饮、景区享受折扣,它还能成为“解锁”这座公园城市多重体验的一把新钥匙。
暑期到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各航站楼人头攒动,抵达的旅客中有不少外国面孔。截至7月30日,北京口岸今年入出境外国人数量328.5万人次,占出入境人员总量的27.3%,同比增长37.7%。
2日午后,研学团驱车抵达武威市南部、祁连山东端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草原。盛夏的草原上,百顶白色帐篷如珍珠般散落,这里正是天祝藏族自治县文旅新地标——马牙雪山帐篷城。刚下车,学生们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广袤的草原上,身着民族服饰的舞者正跳着传统舞蹈迎接远方客人的到来。
文旅消费活力的激发,离不开良好营商环境作为保障。营商环境的优化体现在准入便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运营便利,优化审批流程、减轻税费负担;预期稳定,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比如,发展“票根经济”,青岛等地通过打通“文化—旅游—商务—体育—会展”各环节,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和服务协同;江苏则围绕苏超赛事,推动酒店、景区、交通企业形成联合促销机制,增强了市场的自组织能力,也提升了企业参与积极性。政策的精准落地同样关键,例如一些地方出台了针对文旅企业的暑期专项补贴政策,对演出、夜游、研学等项目给予财政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高峰运营压力期。
6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陈政高同志多位亲友处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部长、党组书记陈政高同志,因病于2024年6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