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提示词然后将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内容占为己有,这是一种抄袭吗?美国作家、记者奧利佛·巴特曼(Oliver Bateman)在其Substack博客发表了“抄袭与出卖”( The Work of Plagiarism and the Work of Selling Out)一文,指出随着创造、拿取、售卖创意的整体机制的变化,我们正在目睹创作和抄袭之间的最后区别逐渐消失。
文章最后写到,我们正在驶向一个美丽新世界,那里一切都是抄袭的,没有任何东西有归属,所有人都在租用流媒体空间,但没有人购买真正的内容。机器将生成内容,算法将分发内容,指标将决定成败。人类最好的结果是只负责输入提示和发帖,最坏的情况则是沦为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的样板。
“实际上就是‘打样’。”李瀚明认为,国泰开航证明了乌鲁木齐机场具备保障顶级航司的能力,会产生示范效应。国泰飞得好,其他国际顶级航司,以及东亚、东南亚的航司都会考虑跟进。除了证明机场的保障能力,也是新疆以此为契机,对外释放开放活力的强烈信号。
文章接着指出,过去我们认为,某些想法或是包装某些想法的方式属于某人。如果我想用你的想法,就通过引用并注明出处来表达对归属权的认可。尽管这个系统并不完美(它更有利于那些锱铢必较的人,而不是大大咧咧但富有创造力的人),但它基本上运行如宜,激励着人们不断进行微小的创新。人工智能彻底打破了这一现状,当一个语言模型同时用大量来源不明的文档进行训练时,其产出的归属权就变得模糊不清。美国新闻网站CNET的AI记者被发现大量抄袭竞争对手甚至CNET自己人类作者,它对现有文章进行重新合成而不注明出处,Futurism网站称之为“自动抄袭机器”。当教授们评估AI的作品时,他们表示其抄袭程度显然达到了足以让人类记者被解雇的程度。
“有了‘即买即退’,在中国购物更方便了!”在南京德基广场,意大利游客马里诺没出商场就拿到了近1000元的退税。“手机上点几下就能到账。”
2024年7月,小夏线上接触到了一家主营国学业务的公司,面试两次后,被录用。工作内容听上去与违法犯罪毫不沾边——线上给客户答疑,根据对方肤质推荐护肤品。
如果说,传统印象中的养老服务更多是在保障老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只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那么,现在更精细化、高端化的养老服务,则是从身体状况到个人喜好的全方位满足,更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支持。
与力源科技案形成呼应的,是近期“集中爆破”式执法的系列案件:瑞斯康达董事长因专网通信虚假业务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ST东时实控人因操纵市场获刑六年半,锦州港副总裁被依法逮捕……今年7月1日至8月7日,共有8家上市公司“首恶”被追究刑事责任,罪名涉及欺诈发行、违规披露、操纵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