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深化拓展期。从国内发展看,“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劲转型势头,呈现三大趋势性特征:一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上升趋势。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68%,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提升至6.91%,创新指数全球排名第11位。二是供需结构迈向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工业增长,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9.5%,远超6.4%的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贡献率达23.3%。三是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2024年中等收入群体已超4亿,2035年有望突破7亿。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带动产业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一时期的核心课题在于巩固既有转型成果,着力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没有改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十五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理念到实践、从局部到全局深化拓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科学把握这一历史方位,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此外,北京经开区还通过举办高端赛事增强影响力。今年10月,经开区将举办GT世界挑战赛、新能源汽车大赛和智能网联汽车大赛等一系列国际性活动,进一步推动科技、文化、体育产业深度融合。
持续释放丰富人才资源优势。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和集聚一大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战略科学家、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我国在核心人力资本领域的投入占GDP比重仍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十五五”时期,应将教育、科技、卫生、职业培训等整合为“广义人力资本投资”,强化目标刚性约束,设立“公共人才事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预期性指标,确保人才相关支出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和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逐步建立多层次的人才资源和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十五五”时期巩固扩大这些体系优势,将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从昆明老街的一方天地,到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聂耳以其23岁的短暂生命,谱写了永生乐章。而今,故居里的人潮、舞台上的光影、校园中的歌声,无一不是对“人民音乐家”最好的致敬。他用生命熔铸的音符,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化作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这曲永不终章的《义勇军进行曲》,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浩荡回响。(完)
历史战争题材影片再回观众满意度榜首。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影片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托,从平民视角讲述抗战故事,与大众情绪高度共振。《南京照相馆》满意度88.5分,居2025年首位、历史调查第六位;《东极岛》满意度86.4分,居档期第四位。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一段时间以来,比亚迪、吉利等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给不少外国汽车品牌带来压力。”美国CNBC网站18日报道称,美银证券汽车产业分析师约翰·墨菲当天在美国汽车媒体协会有关活动中表示,美国底特律三巨头(即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斯特兰蒂斯)应“尽快”退出中国市场。他同时警告说,美国三大车企需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削减开支,尤其是在内燃机业务方面,因为这是目前利润的主要来源。
谢帮银的手指常被磨起血泡,后来长满厚茧。有人劝他“太辛苦了,不如回去唱大戏”,但谢帮银不肯。他说:“木偶一开口,唱的就是我的心。”
“最难的是写汉字”“发音比较难”……这是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文过程中常遇到的挑战。为了提升中文水平,他们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总结了不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