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各地行政复议机构通过全面启动网上在线复议、增设行政复议受理点等方式,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十四五”期间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04万件。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2024年初施行,当年全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同比增长94.7%。经过行政复议后,90.3%的案件实现了案结事了,2024年以来,以调解和解等方式结案16.8万件,调解撤诉结案率达到26.3%。
全国科普月不仅是活动集中的时间段,更是推动科普工作常态化的重要契机,作为国家科普战略的重要载体,其持续发展需要构建长效机制。首先,应强化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地方性科普法规政策,突出科普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推动科普工作队伍建设,推进科普区域均衡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其次,应建立健全需求导向的内容生产机制。基于创新链前端需求,实施前沿科技科普,开展跨界高层次、高水平的科普交流,将前沿科技及时转化为公众可理解的科普内容;立足创新链后端,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搭建科普平台,优化创新要素的互动与整合;面向公众需求,依托大数据分析不同群体的知识盲区,如针对老年人重点设计数字反诈科普,面向青少年开发元宇宙科学实验课等,以科普方式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开发公共文化空间的嵌入式科普场景,开展及时、高效、精准、普惠的科普。再次,应完善资源下沉的配送体系,通过科普大篷车、流动站、乡村科技特派员等方式,促使公众从被动接受技术成果到主动参与创新过程,从关注科技应用到理解科学精神,破解基层科普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公众提供触手可及的科普服务。最后,应构建效果评估的反馈闭环,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活动影响力进行量化测评,形成策划-执行-改进的良性循环,持续优化内容设计、形式选择、渠道布局、叙事策略,使科普真正成为公众参与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的实践过程,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持久而深厚的社会土壤。
2025年服贸会昨天共举办49场论坛会议活动,发布《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4》等多个权威报告;十余家企业发布涵盖保险、餐饮、住宿、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的新成果、新产品。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当科普月积累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常态化制度,当科学思维真正融入国民精神血脉,科技强国的根基必将坚如磐石。这项国家主导、全社会参与的科学运动,终将汇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在这一转变的背后,也反映出行业普遍面临的宣发预算收紧的现实。多方不得不控制成本,转换思路,尝试以更轻量、更聚焦的“小而美”路径,实现“以小搏大”的传播效果。
雷诺认为,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做法给巴西尤其是某些州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担忧。然而,目前仍无法完全评估实际影响,而巴西也在积极扩展除美国之外的贸易伙伴,比如中国。
中心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积极探索创新,在扩大优质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发挥消费与产业、投资的牵引作用,抓住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契机,一方面满足广大居民消费提质升级需要,另一方面推动中心城市与消费品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升级、扩链强群,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