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一步一步在军事、政治上蚕食中国,全体中国人民也一步一步认识到了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开始由此前的“一盘散沙”走向团结与统一。本文以个人日记、报纸等史料为中心,一定程度上还原中华民族英勇抗战、走向一致的过程。叙述时段自1931年9月18日开始,止于9月26日(1931年的中秋节)。由于九一八事变发生于9月18日深夜,大多数人最早知道其发生已经是9月19日了,因此大多数史料是从9月19日开始。
“夏秋之际,绿色是库布其沙漠的基本颜色。”多年在库布其沙漠从事治沙工作的亿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贺鹏飞告诉记者,即便是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现在也很难看到连绵不断的大沙丘。
9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当局决定在23日全国下半旗纪念国耻,并在南京举行市民大会,同时上海市民大会主动拒绝日本对长江洪涝灾民的赈济。9月22日,蒋介石在中央大学举行的南京市全市党员大会上,讲到“国存与存,国亡与亡”时,下面有人讥讽蒋介石言过其实。于是,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自己“抛碎茶杯,撕破倭本,不觉失态”。听说此事的邵元冲则在日记中评述道:“中有一人稍施讥弹,(戴)季陶即叱令缚跪,介石亦顿足怒骂,是亦不可以已乎?”
1931年9月26日是这一年的中秋节,蒋介石听说日本将不接受国联的仲裁,并主张中日两国直接交涉。于是,他在日记中写下:“我不能任其枭张,决与之死战,以定最后之存亡,与其不战而亡,不如战而亡,以存我中华民族之人格。”并决定迁都西北。对蒋介石来说,前几天的希望突然落空,这一个中秋节显然不太好过。这一天的中午,邵元冲则在家中祭祖,与蒋介石的心境类似,邵元冲在日记中记录:“前方多难,虽遇令辰,益滋慨耳。”
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尽管工作中常有委屈和疲惫,但更多时候,她感受到的是温暖与值得。刚来北京时,一位老人看到四川发生地震的新闻报道,特意问候了她家里人的情况。那一刻,张健差点哭出来:“我其实对他印象不深,但他却记得我是四川人。”
不久前,衢州市教育工会工作人员高翔体验了外卖小哥的工作。据《浙江日报》报道,过了午餐订单高峰期,高翔看到快递驿站里虽然有沙发、凳子,但是数量有限,且容易被人员频繁进出打扰。“驿站能否增加一些休息间和行军床,让外卖小哥工作后能够有个安静休息的地方?”他一一记录问题和建议,向上反映。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提前了解乌当地社会治安、生活习俗、交通天气等相关信息,做好目的地攻略,及时留意并防范安全风险。在机场打车选择官方软件或平台,避免乘坐非法运营车辆。严格遵守乌交通法规,避免闯红灯、酒驾、疲劳驾驶、无证驾驶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