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再遇见——中欧建交50周年特别策划》,其中邀请数十位来自中国与欧洲各国及欧盟机构的各界代表性人物,通过他们的亲历、记忆与洞见,讲述这段关系如何影响着个体、社会乃至世界的走向。我们努力呈现一幅更加立体的中欧人文关系图景,也倾听他们对中欧未来的真诚期待。
五十年春风化雨,中欧从相识到相知,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合作之路。“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段跨越山海与制度差异的关系,如今已不仅是一份经贸数据的增长图谱,更是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之间思想互鉴、理念交汇的深层对话。
今年以来,为给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加力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者给予最高30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对小微企业给予最高400万元的贷款,对于首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符合条件的还可以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统筹创业孵化载体建设与产业园区建设,向毕业生等青年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场地支持,政府投资的创业载体场地优先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免费提供;推广创业训练营,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创业培训,落实培训补贴;建设覆盖城乡的创业服务网点,发展“家门口”的“创业陪跑空间”,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创业服务。
李家超致辞表示,期望香港市民通过此次展览,以及特区政府与各民间团体举办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这段中华民族不能磨灭的共同记忆。
“我父亲很年轻就加入了革命队伍,跟随彭德怀领导的红军开始戎马生涯。1937年,在宋任穷夫妇介绍下,他和我的母亲顾兰青结婚。”
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亦是广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与时代命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6年来,广东全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地往来愈发便捷,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与新兴市场贸易往来更加紧密,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有望持续释放活力,为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以及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从7月启动,将延续至12月。各地各部门推出哪些服务,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记者进行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