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情况关乎每一粒收成。近年我国围绕耕地数量和质量双向发力,从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到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再到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牢牢护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此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管控、保护的原则,促进“优进劣出”,从制度上进一步夯实了稳产增收的基本盘。
现在全国2199个县区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覆盖了基本所有的县和县级市。2024年,全国双向转诊的医疗人次数达到3600万,比2020年增加了46%,群众上下转诊更加便利。此外,医疗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全国8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5500多家医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发展到3756所,2024年开展的诊疗人次达1.3亿。“十四五”时期,我国卫生健康服务的能力水平、可及性、公平性得到持续改善和提升。
2016年9月,首届敦煌文博会举办。这个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在过去7届吸引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嘉宾参会,以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十四五”期间,我国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面向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聚焦“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动健康老龄化,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让“夕阳”更暖、让“朝阳”更艳。
106个比赛项目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体现了大赛紧跟技术前沿发展的导向。其中,赛项选拔66个项目,新增无人机系统、智慧安防技术、软件测试、数字交互媒体设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零售等6个赛项。同时,首次把乡村振兴赛项纳入大赛范畴。
此次率团来访的鲁汶大学法学院前院长贝尔纳·蒂勒曼(Bernard Tilleman)希望以“中国法暑期班”为起点,进一步拓展两校的学术交流,推动学生交换项目和教师科研合作。未来还将鼓励更多优秀比利时学生来华深造,攻读更高层次的学位项目。(完)
“中国和我的家乡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多元文化交流融汇。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实现跨文化的对话。”与会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语言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组高级讲师叶莲娜·格莱迪奇说。
三是创新机制方法,提升执法与服务的效能。各地立足企业实际需求,坚持机制创新,靶向施策破解企业发展困境,执法服务精准高效,彰显了创新赋能企业发展的实践成效。案例4针对某科技有限公司专利获权周期长、核心技术被抢注问题,建立专利快速申请通道,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助力企业形成专利保护矩阵,彰显“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实践成效。案例5探索车辆停放差异化管理,在不影响道路行驶安全、通畅的前提下,对特定区域内餐饮门店门前道路的车辆违停行为依法不予处罚,平衡了城市管理与便民利企需求,以精细化、人性化监管释放了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