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伊万·奥夫相尼科夫说:“我从抖音知道这个活动,第一次参加河灯歌节非常开心。”现代科技的精准操控与千年民俗的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引得国内外游客与市民惊叹不断。
持续释放丰富人才资源优势。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和集聚一大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战略科学家、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我国在核心人力资本领域的投入占GDP比重仍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十五五”时期,应将教育、科技、卫生、职业培训等整合为“广义人力资本投资”,强化目标刚性约束,设立“公共人才事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预期性指标,确保人才相关支出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和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逐步建立多层次的人才资源和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十五五”时期巩固扩大这些体系优势,将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他们在为期4天的集中辩经实习中,完成“五部大论”的立宗答辩,与实习寺庙宗教造诣深厚的僧人开展多轮次集中辩经,检验宗教学识和按照藏传佛教中国化要求开展教义阐释的能力。
这些年,谢帮银带领剧团奔走于不同的舞台:县城广场、市级大型活动、外省乡村……他明白,只有不断拓展舞台,木偶戏才能有更多生存空间。谢帮银梦想着有一天,塘坊木偶戏能在更大的剧场被人看见,让更多观众知道:这不仅仅是乡村的“草台班子”,而是一门凝结两千年智慧的艺术。
为扩大赛事参与覆盖面,组委会精心策划了虚拟体育运动嘉年华、数字体育产业发展学术交流活动两项线下配套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线上活动。自10月起,赛事官方小程序将有多个线上参与活动上线。通过“赛事+多元场景”的组合,打破竞技规模的局限,让更多的非参赛选手直接触摸虚拟体育的“可玩性”,将“观赛”转化为“参与”。
高质量发展的深化拓展期。从国内发展看,“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劲转型势头,呈现三大趋势性特征:一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上升趋势。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68%,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提升至6.91%,创新指数全球排名第11位。二是供需结构迈向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工业增长,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9.5%,远超6.4%的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贡献率达23.3%。三是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2024年中等收入群体已超4亿,2035年有望突破7亿。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带动产业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一时期的核心课题在于巩固既有转型成果,着力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没有改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十五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理念到实践、从局部到全局深化拓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科学把握这一历史方位,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我国科技界在科学教育课标制定、教材编写、教学实践中的参与度还很有限,科技界和教育界的考核评价导向很不一样,人员流动存在障碍,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要求还有相当大差距。”郑永春认为,科学教育需要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合作,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创造能力,教什么应该由科学家主导,怎么教则应由教育家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