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水产区,宽大的鱼缸整齐排列,透明的玻璃映着蓝莹莹的水光。连串气泡从增氧泵里“嗡嗡”吐出,翻腾出水面时“啵”的一声破裂,鱼儿在其中游弋。一旁的王丽丽静静看着,一天的疲惫也像气泡一样冲出身体,消失得无影无踪。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永定门内大街西侧先农坛内,是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据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介绍,如今,古代建筑博物馆对外开放面积已由原来的6万平方米扩大到8万平方米,更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呈现在游客面前。
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副研究馆员康蕾表示:“我们通过举办白塔文化周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吸引游客关注。同时,文创产品的研发也是我们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白塔寺的文化内涵,深受游客喜爱。”
何马可:人文交流是中德间基本的东西,如果没有年轻人的兴趣,双边关系怎么发展?我把欧洲的文化介绍给中国学生,把中国文化介绍给欧洲学生,非常丰富,文化教育是离不开的任务。
澎湃新闻:中欧、中德存在文化差异,近年来时常出现认知错位。您常年在中国工作,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否遇到过文化差异?您得出了什么经验?
所谓的“筏型基础”,就是当潮水退至最低水位时,让大量渔船沿着桥梁的预设走向,向水底抛掷大量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堤的矮石堤。这道石堤利用石块的堆叠与沉降,解决了江底松软的问题,形成了桥基。随后,工匠们再利用退潮时辰,用花岗条石垒砌,在桥基上完成桥墩建造。而且,工匠们将桥墩面向水流的方向,砌造成船尖形状,座座桥墩如石船排列,大大减少了水流的冲击。
在俄罗斯莫斯科期间,中医专家在使馆举办健康讲座,并为使馆工作人员进行健康咨询和诊疗,与当地中医进行相关学术交流。访问期间,中医专家团还面向当地侨胞举行两场义诊,现场“访侨情、听侨声、暖侨心、聚侨力”,赢得我驻外使领馆、海外侨胞、中资企业员工和外国友人的热烈欢迎与一致好评。
一是凝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共识。这几年我国持续擦亮“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金色名片,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国家,共同制定更有雄心的绿色能源发展目标,加强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的交流协作,提升绿色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切实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围绕绿色转型、创新合作这些主题,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科威特、阿联酋、丹麦、芬兰、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签署了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协议,为“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在今年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上,中外企业共签约了25个能源项目,签约金额约400亿元,这些充分展现了绿色能源合作蕴含的巨大潜力与广阔空间。